产业动态
  
 2016-08-09  娱乐资本论
作者:郑道森 高庆秀

今天,中影集团迎来历史性的一刻:在历经12年等待之后,旗下的中影股份终于在上交所正式挂牌,并且有了一个霸气的简称:中国电影

 

截止下午收盘,中影股份报收12.84元,涨幅达到43.95%,市值239亿。作为中国电影行业当之无愧的巨无霸,有二级市场人士参照万达院线,对中影股份给出了近千亿市值的预期。

 

还有人认为,中影股份的走势应该比照前不久刚刚IPO的中国核建,后者挂牌之后曾连续走出了近20个涨停板。


这场即将到来的财富盛宴背后,是长达12年的漫长等待。

2004年开始着手到现在,中影已经在港股和A3次冲击IPO。在过往的舆论中,大家探讨更多的是“IPO关闸等外部因素,但其实,中影内部领导班子换届、集团高层意见分歧等因素,也曾一定程度上拖慢中影上市的节奏。

就在中影挂牌成功之后,下周,上影集团旗下的上影股份也将在上交所挂牌。中影和上影的IPO,仿佛给其他国有电影集团打了一剂强心剂,娱乐资本论了解到,多地的国有电影集团也都在为上市做准备。

但在人员流失严重,背负各种历史包袱的情况下,这些跃跃欲试的国有电影集团上市,谈何容易?

 


账上趴着37.56亿元的现金,当之无愧“现金奶牛”     

 

跟中影早期的人聊天,你总是能感受到一种优越感:好莱坞大公司的老板来中国,都要亲自到小西天来开会。时至今日,中影仍是好莱坞大片进入中国绕不过去的坎。

 

截至2015年底,中影股份还拥有3条控股院线、4条参股院线、99家控股影院和13家参股影院,近年票房收入接近全国票房总额的30%。



此外,中影股份还承担着院线、发行环节代收票房分帐款的职责,这让公司的资金回笼状况相当之好!从中影股份的财务数据来看,这家公司仍是当之无愧的现金奶牛

 

截至20151231日,中影股份账上趴着37.56亿元的现金!2014年年底和2013年年底,这一数字分别是26亿和21亿。

 

看起来,这家拥有政策优势,并且账上资金充裕,现金流又极其良好的公司,似乎没有必要上市。

 

但事实上,中影股份的正式挂牌,其实在我国电影领域文化体制改革当中,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

在今天的挂牌敲钟仪式上,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与中影股份董事长喇培康一同出席,新华社报道称,中影股份的挂牌,标志着电影领域的文化体制改革加速推进,国有电影制片厂探索迈向集团化、股份化。
 

事实上,这样的优质、蓝筹资产,也已经引发股民的疯狂认购。


 

 一位中影集团内部人士看来,当初追求在香港上市是纯资本行为,如今在A股上市其实是一种政治行为,归根结底,中影上市,是一家国有企业逐渐走向市场化的必由之路。

有政策庇佑的进口片发行业务是否应该上市?

2004年开始酝酿在香港上市,到现在IPO成功,中影走了整整12年。

早在2004年,中影集团就曾经整合优质资产赴港上市,但由于相关政策调整,不得不暂停上市计划;2008年,时任中影集团董事长的韩三平曾启动A股上市计划,欲摘国内电影第一股的桂冠,但最终被2009年上市的华谊兄弟截胡。



 

2014年,中影更换新任领导班子之后,再次冲击IPO,但随后又因为申请资料不齐被证监会终止审查。

 

怎么对国有资产进行改革,怎么面对市场,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乐正传媒研发与咨询总监彭侃说,比如退休员工怎么安置、(电影厂)地皮怎么处置,几家单位的利益怎么协调分配,怎样把一开始产权混乱的资产做到产权明晰,历史包袱怎么理清楚,这些都会影响上市计划。

 

此外,中影集团高层对哪些资产装入上市公司的不同意见,以及领导班子人事调整,也都在拖慢上市进程。

 

根据进口影片管理一家进口、两家发行的原则,中影集团进出口公司统一负责所有海外影片的进出口(这一板块并未装入上市公司当中),而所有海外分账片的发行,也只有中影集团旗下的中影股份,以及华夏电影两家公司拥有牌照。

 

中影和华夏对于进口片一般采取联合发行的方式,而进口片占全国票房在50%左右的比例,这让进口片的发行,成为中影绝对的核心竞争力。

 

但对于这部分发行业务是否要装入上市公司,业内也一度存在争议。

 

毕竟,发行收入大部分是通过发行进口片得来的,上市就意味着中影要公开披露政策庇护下的收入;另一方面,IPO之后,中影股份的母公司兼最大股东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拥有的股权将由原来的93%下降至67%

 

这意味着,中影正在跟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一起分享这部分收益。
 

中影股份目前的收入结构中,发行业务占了最大头,这与中影集团过去几年强大的政治实力、业界人脉有绝对的关联。

然而近年来,进口片的发行毛利率因为WTO电影的政策调整而下滑,中影在国产片方面的发行份额,也不断受到民营电影公司的蚕食。这让原本不太愿意冒投资和制作风险的中影开始逐渐尝试改变。

近年来,中影集团打破只引进好莱坞影片的经营模式,越来越强调合拍或投资外国影片,包括2010年成龙主演的《功夫梦》,去年的《速度与激情7》和中法合拍片《狼图腾》。今年上映的《惊天大逆转》和《魔兽》的出品方中也有中影。
 

这也让中影开始逐渐摆脱政策依赖,日趋市场化。

 有观点认为,中影之前是重发行轻制作,发行又基本靠政策支持,但大型商业片在发行单位的选择上更多考虑其制作服务能力以及主创的关系层面,中影股份在这个层面其实并不占优势。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当下的影视行业中,股权激励恰恰是获取导演、明星等核心资源的重要方式。但对于中影而言,股权激励这件事操作起来难度颇高,而且,中影能否跟明星或者是导演之间,以股权方式合作,显然也并不容易。

 

中影IPO能否带动国有电影集团上市潮?
 

通过此次IPO,中影将从资本市场一次性募资40.9亿补充公司运营。

其中12亿用于补充影视剧业务运营资金,7亿投向数字影院投资,14亿投向数字放映推广等应用项目,另外5.3亿用于偿还2007年中国电影集团企业债券本金以及最后一期利息。



有观点认为,对于当下略显疲态的内地电影市场来说,中影上市不仅是以一剂强心针,也将有望掀起国有影视公司上市热

 多年前,为了争取A影视第一单,西安电影集团等多家机构就曾经与中影一起发力IPO。但伴随着电影市场放开,以及电影观众的迭代,国有电影公司擅长的主旋律电影逐渐失去市场,取而代之的是民营电影公司以及商业片的崛起。在这个过程中,国有电影公司市场受到挤压,日子过得并不宽裕。

此次,中影和上影上市成功,让其他国有电影集团确实心头一热一位国有电影集团的朋友称,听说广西正在着手改制,为上市做准备。但这些当初就冲着上市而设立的国有电影集团早已物是人非。

由于苦苦等不到上市,而电影资本市场又如此热闹,国有电影集团的骨干力量大多早已跳出体制下海创业。人才流失、历史包袱沉重成为这些国有集团发展缓慢的通病。

 其中,情况最为严重的可能要数长春电影制片厂。这是中国第一家电影公司,如今也面临发展中各种各样的问题。

长春电影集团一位内部人士称:长影一直承担着培养和输送艺术创作的责任,长影的人可以说分布在全国各地,包括国家早期的电视台支援,有时候一个制作班底都是从长影过去的。但现在,长影不但没有留着这些人才,反而是还有一大批老艺术家需要赡养,这占据长影很大一部分开销。


此外,珠江电影集团成立之初也以上市为目标,但内部一位员工称,目前一位副总级别的高管已经离职,而他也将跟着直属领导成立新的电影制作公司开始创业。


简而言之,国有电影集团目前仍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激励机制,而民营电影公司的机制高度灵活。如何在完成政治任务的同时,构建一个高效、市场化的机制,成为诸多国有电影集团的终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