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评论
  

20140806  李星文

 

 

导读:闻听《小时代》系列总票房超13亿元,“网生代”全面接管中国电影,有感而发。

 

 

新闻事实:截至8月5日,《小时代》三部系列电影总票房超13亿元,创造了中国系列电影票房纪录。片方预估,等到《小时代4:灵魂尽头》2015年春节档上映后,这一系列电影的票房将达到20亿。

 

 

去年6月26日《小时代1》正式上映,首日即创造8000万元票房,在一片争议声中最终以4.84亿元收官。在听取粉丝意见后,《小时代2》8月趁热打铁推出,在骂声一片中又获2.9亿票房。今年7月17日《小时代3》再度上映,首日便以1.1亿票房超越第一部的纪录,迄今已累计获得5.1亿票房。

 

 

张昭说,“《小时代》商业模式成功的依据是粉丝经济,让粉丝告诉我们在第一部、第二部中缺什么,于是第三部完全服务粉丝,也就更加‘小时代’。而关于价值观、叙述结构、故事内容等被批评的内容则不是粉丝们关心的问题。”作为“网生代”概念的首创者,影评人王旭东认为中国电影在经历了第五代、第六代之后,不会再有第七代,而会被“网生代”代替。他称2014年是“网生代”元年,因这一年,众多互联网公司进军电影行业,关于互联网与电影的战略合作、并购、融资消息不断出现。仅上半年,涉及资金规模就超过200亿元。

 

 

张昭也认为互联网时代将颠覆传统电影产业模式,电影制作方要把观众变成用户,搜集尽可能多的数据,挖掘互联网IP(知识产权)的价值,为观众提供超越传统电影的更多乐趣,这样即便没有名导演、明星也能创造票房。他仍以《小时代》为例,称打造这一系列电影的郭敬明不是导演,而是产品经理,“他做了一个真正的电影产品,一个粉丝经济的经典案例。其他导演也可以当产品经理,但大多数不愿意,因为产品经理需要放下身段完全为用户体验服务。”

 

 

 

独舌点评:首先要说的是,“《小时代》系列13亿票房”的消息,是在《小时代3》被《后会无期》实现票房超越后发布的。看来,郭敬明和韩寒之争不在一城一地,而将会是一生一世的较量:)

 

 

 “网生代”的概念提得相当聪明。它大致能概括电影市场近三年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所谓“网生代”未必是互联网公司的全面参与。若按此理论,房地产老大万达企业斜刺里杀入了就该叫“房生代”不是?主要还是基于网络趣味的电影审美已经全面席卷影市,新一代观众除了是他们爹妈的子女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网民。

 

 

昨天,尹鸿教授和俞白眉编剧就电影的“轻贱化”尺度做了深入的对话。最终谁也没能说服谁。因为这本就是两种电影理念的终极碰撞,一方认为电影有底线,哪怕是娱乐电影;另一方明面的台词是电影可以纯娱乐,没说的潜台词是:娱乐无底线。尹鸿代表的是文化人,俞白眉代表的是生意人(虽然他未必是纯生意人)。文化人无论如何不能放弃对文化增量和价值建构的追求,生意人的逻辑就是资本的逻辑:资本通过服务观众的任何需求获得购买,观众通过购买为资本提供利润。

 

 

文化人和生意人之间谁对谁错,这是一个永无了局的话题。即使在受到主流意识压制的几千年里,强大的财富诱惑也总能给商人带来足够的动力和满足感。现在,电影生意人动不动就打着“年轻人”的旗号为自己辩护,实际上这是一种妄言。票房“好”只能说明他们通过精确制导的方式找到了目标用户,而更多的正眼都不夹他们一眼的年轻人只是无声地飘过,既不形成购买力,也不形成批评场。如果他们真的得了大多数年轻人的热爱,票房不应该是几亿,而应该是几十亿,甚至几百亿。

 

 

中国有太大的人口基数。虽然作为劳动力的人口红利消耗殆尽,但是作为购买力的人数优势正在释放。所以,不管是黑骡子还是白骡子,只要能无障碍送达一小撮爱好者那里,就足以养肥自己,傲娇别人。只是,在一个品位、趣味、价值观高度分化的社会里,人人都是少数派,谁也别口含“年轻人”的佛号,就以为在宣读天宪。

 

 

“网生代”很好,产品经理很好,但我们也很好。作为批评者,每天都有奇形怪状的样本可供解剖,不亦乐乎。虽然每天都“重弹老调”,说一些小学生就知道的道理也会恍惚,可是登山家乔治·马洛里不是说了么,“登山不止,是因为山就在那里”。产品经理孜孜不倦地服务不觉得累,批评家又怎能放弃锲而不舍地磨嘴皮子?大家共勉吧。

 

 

关于《小时代》,以下是独舌君要重复的五大常识:

 

 

(1)《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以仰视浮华和物欲始,以超越和批判之为终。《小时代》以沉迷奢侈品为起点和终点。PPT部分勉强能看,一有冲突就全面崩盘。定位和呈现都超级Low。灵魂都没有,何来尽头?

 

 

(2)国外也有“三观”不正的片子,也有花痴和物欲电影。可咱这儿的事,真不能简单类比。人家有《天生杀人狂》,人家还有分级制,把孩子挡外头。人家有“诲淫诲盗”之作,人家还有人性光辉之作,足以中和毒素。

 

 

(3)电影有商品属性,也有文艺属性。电影不能只有贪欲和动物性,人在吃饱穿暖之外还应有点儿形而上的念想,有点儿超越于物质之上的骄傲和不吝。你可以享用奢侈品,但不能跪拜奢侈品。就算千万人追求的仅止于物质,不高级就是不高级。

 

 

(4)观众很辛苦,纯娱乐心态没错。写评论的不行。奶粉有毒,食品监督局的得管,写时评的得骂吧。电影的水准和主张突破底线,写影评的得说道说道吧。生活压榨理想,不是随波逐流的理由。世道混沌不堪,但有些事情不能犬儒。如果写影评的仅仅把电影视为娱乐产品了,影评也就可以取消了。

 

 

(5)多元社会里,香花毒草竞相开放,有自我解毒功能。而在威权世界里,有思想、带锐度的枝芽无法伸展,腐朽奢靡的蛀果被刻意放行,腐肉吃多了一定会消化不良。要真的百花齐放,有这么两枝妖花,也没什么。其他的花开不起来,只这个遮天蔽日,那就是娱乐致死。

 

 

其实我知道,现实比电影势利一百倍。我也不认为,一部电影能击沉世道人心。什么样的电影见证什么样的时代而已。说句实话吧,独舌不止,是因为表达有快感。你有你的快感,我有我的快感。一百年后,不,顶多五十年后,大家的快感一齐归零。